《万万没想到》- 万维钢
农耕社会,种瓜得瓜种豆得豆,勤奋努力就好,熟练就行,”无他,但手熟尔”
评论性的见解 VS 工程学的见解
刻意练习,套路,科技黑箱,知识罐头
早期文明:有知识就是会背诵诗歌、谚语、典故、成语;过去生活经验最凝练的表达方式
孔子说 “不知诗,无以言”
所罗门王号称会背三千条谚语
老司机的套路「书上没有」、书里的概念
熵;交易成本
反对以赛代练;要回到最细碎的拆解开的基本功
重复,反复地重复;大脑靠改变神经元的物理状态来发展技能,是硬件的改变,不是纯软件的。
练习的本质:针对性重复练习;
「真有莫扎特效应?听音乐就增长智商」
刻意练习: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
舒适区-学习区「脱离舒适区」-恐慌区
永远不要处在舒适区,读书也是如此
老虎吴滋(各种难度);菲尔普斯(意外情况训练)
高分低能:是因为在舒适区里呆太久了,反感新事物
扎克伯格:每年的新挑战
好的学习环境:特指能提供即时反馈的系统
john wooden 75%都是对具体动作的指正
贝尔实验室,不论是谁,都不能回避别人问的问题,必须回答
导师-adviser-顾问
网上课堂的效果会好吗?没有即时反馈
师徒制是最好的教育方式
学习就是脱离舒服,那小孩寓教于乐?长大享受生活?
《浅薄》尼古拉斯*卡尔
《细节》
知识是信息形成结构;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缝接。
真正学习的高手家里往往没有书,有笔记本;
钱钟书:英文笔记178本,中文差不多
收藏文章,还要记笔记,写心得,要互动、缝接; 看美剧学英语?多数是把自己当个靶子,在知识的枪林弹雨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;要记下生的好的,重复练习使用;
一些人因为互联网而使自己变得更浅薄,不是互联网的错,是一些人本身;人类不仅创造了工具,工具反过来也在塑造人类;「房子、胃,互驯」
永远有两种人,在技术上享受VS用新技术开拓新边疆;轮子,人工智能,自动翻译机
学习的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用,但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学习的,真正学习的总只有一小部分人 「每天500页啊」。这是学习的真相
人类原来的区别体现为智商,是正太分布;现在是认知差别,是幂律分布,只有极少的人达到高层,这是学习得来的。「一部分人在幸福地生活,越来越轻松,越来越休闲;另一部分人越来越忙」
《智能时代》吴军;只有2%的人能够跨越这场变革,跟机器合一比融入人群社会更重要。